短短三年,成都蹿出五家高规格真冰场
冰场难赚钱已成业内公开的秘密
难赚钱的生意为啥还抢着做?
靠冰场提高商场档次吸引人气才是真正目的
开销
●冰场前期需投入上千万元资金
●冰场每月成本费用高达数十万元
●月平均电费就得8万元左右
维护
●真冰面的形成要依靠一系列高科技设备
●冰场结冰过程需花三到五天,水得一层层地浇
●清冰车每天会对冰面进行4次左右的清洁维护,保证冰面的光滑
收费
●滑1小时平均下来约需30元
●上午价格相对便宜,最低10多元便可滑1小时
●冰场会推出了月卡、季卡和年卡等收费方式
(以上数据来自成都一真冰场)
索契冬奥会在昨夜画上了句号,但很多成都市民对冬季运动项目的热情却才刚刚开始。“这两周来滑冰的人确实更多了。”成都主城区内的一冰场工作人员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表示。不过关于经营成本方面,他们并不愿透露太多。经多方走访,一熟悉情况的业内人士才向记者揭开了谜底:“现在大多数真冰场都是亏着的,冰场难赚钱早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尽管如此,这三年成都市区内的真冰场还是不断“发芽”,目前成都市主城区内已有5家规格较高的真冰场。难赚钱的生意为啥还有这么多人抢着做?
前期投入至少过千万
月平均电费就得8万元左右
位于红星路三段的一家真冰场是今年1月中旬才开业的,上千平米的冰面,和不时在冰面上开动的一辆清冰车吸引着过往的路人。不过更令人震撼的是冰场投入的上千万资金。据了解,成都的每家冰场的前期投入经费都超过了千万元。
“冬天的冰面对东北三省的人来说再熟悉平常不过的自然现象,可在成都,一片1000多平方米的真冰面的形成则要完全依靠一系列高科技设备。”这家冰场的管业运作经理刘进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刘进曾是国家冰球队队员,退役后不久后便开始在北京的商业化冰场做教练。
当然,安装完这套设备只不过是一个开始,随后的制冰过程同样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得一层层地浇,整个冰场的结冰过程需要花上三到五天时间。”刘进说。结冰完成以后,只要相关系统不出问题,冰面就可以保持长期使用了。
与其他运动项目不同,冰场每个月的成本费用也高达数十万元。“冰场就相当于一个敞开门的大冰箱,而且面积又这么大,平均每个月的电费都是在8万元左右。这个数字可能会根据冰场面积大小或者季节的变化略有不同,但肯定上下幅度不会很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练表示。在现场,一辆慢吞吞地开在冰面上的车,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哦,这个是冰场专门配置的清冰车。”刘进对此解释道:“每天都会对冰面进行4次左右的清洁维护,保证冰面的光滑,这样滑冰者在冰面上活动时也更加安全。”
盈利并非第一目的
商场可通过冰场吸引人气
上千万元的前期投入,加上每个月数十万元的经营成本,开销如此大的冰场能赚钱吗?在近一年时间里据了解这五家冰场,了解了各家冰场的收费等情况。目前成都各家冰场的价格差不多,大多数按两个小时为一时段收费,平均下来大概在30元一个小时。上午的价格相对是最便宜的,最低10多元便可以滑一个小时。根据不同程度的冰雪运动爱好者,各家冰场也推出了月卡、季卡和年卡等收费方式。“其实仔细算算,就知道冰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很难盈利的。”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练继续说道。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成都曾有过两家真冰场,但最终均没有逃过停业的命运。既然不赚钱干嘛还要开冰场,据刘进等圈内人透露,“现在和以前的情况还是不太一样,冰场基本上都开在商场上,而且部分冰场都由商场集团直接投入管理,相当于是商场的一个高端配套设施,所以盈利并不是第一目的,商场可以通过真冰场来提高其档次,吸引人气,这些滑冰爱好者也可能在商场里产生其他消费。”
此外,成都的冬季运动发展也让这些圈内人士看到了希望,”据四川省体育局竞体处负责冬季运动项目方面工作的黎旭介绍,在未来的一到两年时间里,成都还可能有两到三家冰场开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