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发展的基础永远是人,正所谓“有人的地方,才有生意。”众所周知,做电商拼的是“流量”,而实体零售商一定是靠“人流量”制胜。人流密集的地方,往往涌动着不可估量的财富。而交通位置、交通方式的交叉和积聚程度对商业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极大。
在国内商业刚刚开始腾飞的八九十年代,城市交通尚未出现紧张拥堵的状况,彼时的大型零售商业体主要集中在城市的核心地段,因为那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道路四通八达,人流最为密集。但时至今日,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的凸显,使得原本占尽商业优势的“市中心”逐渐陷入尴尬的境地。
对于城市规划者来说,同样面临着两难的抉择,发展城市商业必然导致人流的集中,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又需要对人流进行疏导。孰重孰轻?有没有两全之策?也许,交通枢纽购物中心的应运而生或多或少能解决以上问题。
交通枢纽购物中心是城市心脏的起搏器
“城市交通枢纽型商业”,是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商业体。这类商业依托轨道交通,连接地下地上建筑,集聚多种城市功能。上世纪80年代,日本利用城市轨道交通大力发展这一商业模式,闻名世界的东京六本木新城,便是城市交通枢纽购物中心的典型;我国香港地区的西九龙,也是运用这一模式的成功范例。近年来,这种“交通枢纽+商业中心”的模式在世界各大城市发展迅速。
如今,世界上有许多国际大都市的交通枢纽地区都出现了繁华的商业中心(商圈)或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同时,在这些城市内部重要的交通枢纽中亦自然而然形成中心里的中心。比起欧洲,亚洲国家由于人口相对密集、人均面积小,使得这种效应更加明显。
假如用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来比喻一座城市的运转,那么,交通枢纽无疑是城市的心脏,而各种道路就是血管,涌动的人流犹如血液,随着四通八达的“血管”流向“全身”,最终又通过“血管”流回“心脏”,形成闭环。而交通枢纽购物中心就像一枚心脏起搏器,一方面占据城市要害,利于自身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心脏的有力跳动提供支持,从而促进整座城市的“血液循环”。
西南最大的交通枢纽购物中心落户成都
在高德地图统计的最新全国十大堵城排名中,成都赫然在列。城市交通拥堵的病症已然蔓延到西部城市。此时,汇聚公共交通系统的交通枢纽成为城市要塞,为城市商业繁荣提供新的可能,比如成都东站。这里,也将迎来中国西部第一座交通枢纽购物中心——鹏瑞利东站广场。
据了解,鹏瑞利东站广场总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主力业态覆盖时尚&零售、特色餐饮美食、西南首家14厅双巨幕自由人数字影院、3000平方米国际标准真冰滑冰场、特色海鲜市场、医疗保健中心、大型超市等。
鹏瑞利东站广场是中国西部第一座无缝链接火车高铁、长途客运、地铁、公交、城市主干道5种交通形态的枢纽购物中心,更是成都新客站城际商旅城CBD最重要的一站式旗舰购物地标之一。其以成都东客站为依托,打造出辐射全国的全新8小时生活圈,更是区域内最大体量的购物中心,直接影响周边近100万人群的消费。无疑,它将成为整个大成都“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心脏起搏器”,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业态布局,也使其与传统意义上的实体零售商及网络零售商形成差异化竞争。
有业内人士表示,大型的城市综合体,本身因其巨大的体量、持续开发的能力,带来的巨大效应将不仅仅体现在消费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上,还将形成区域新的热点板块,乃至成为整座城市的新名片,对于区域形象、城市形象都有重大影响。鹏瑞利东站广场将大型城市综合体与城市交通枢纽有机结合在一起,既保证了支撑购物中心健康发展的稳定人流,又解决了人流过于密集以后带来的交通问题。这无疑将促使区域乃至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