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据更容易获取,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找到它们揭示出的趋势性问题,更有价值和紧迫性,商业地产亦是如此。睿教授结合最新发布的中国商业地产指数研究报告,用以下图表告诉你中国商业地产正在和即将发生什么。
这些趋势由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监控的海量数据揭示而得。这些海量数据来自中国42个城市1996家购物中心及甲级写字楼、9大品类157个国内外重要品牌。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从商用土地溢价率、楼板价、购物中心及写字楼租金、空置率等多个核心指标对这些数据做了深度分析,并形成了多个关键指数。
【中国商业地产指数】
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商业地产指数(CCI)达到了又一个高位值138.6,与第一季度相比,显著上升了4.7点,环比上涨3.5%,同比大幅上涨11.9%,中国商业地产呈现出健康稳定上涨的趋势。
本季中商用土地指数环比涨幅最大,达到21.7%。O2O指数的同比涨幅最大,达到33.7%。从而推动中国商业地产指数在二季度同比和环比拉升。
【中国商用土地指数】
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商用土地指数(CLI)表现出谷底反弹的强劲走势,从前期值79.9一跃攀升至本季的97.2,上升17.3,环比涨幅达到21.7%,同比跌幅有所收窄,下跌14.2%。尽管如此,商用土地指数离2012年至2013年上半年的历史高位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二季度商用与住宅土地的楼板价比值以及溢价率比值都出现了小幅下跌,尤其是一线城市的表现更加明显,商用土地平均成交楼板价和溢价率双双下跌至6,571元/平方米和16.9%;相比之下,住宅土地的表现良好。反映出大多数资金实力雄厚的开发商,在房地产市场不明朗的情况下,仍然选择回游到一线城市风险较低、抗跌性较强的住宅市场。
随着开发商在二线城市的土地储备趋于饱和,二线城市土地市场的投资热情也逐渐冷却,无论是商用土地的平均楼板价还是溢价率,都接近于三线城市的水平。第二季度二线城市的平均溢价率有所回升,也是受到了成都、郑州等地几块高溢价的异常交易地块影响,不足以反映整体市场水平。
【中国商用物业指数】
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商用物业指数(CRI)为103.4,下跌6.2,环比下跌5.7%,同比下跌5.9%。
商用物业指数环比下跌,主要受到了空置率上升的影响。一线城市的副中心及偏远郊区的商用物业出现了大面积业态调整的现象,不少购物中心都加大了餐饮及娱乐休闲等体验业态的比重,拉低了整体租金水平,空置率也有所上升;另外,也有不少购物中心重新定位,调整一楼主力店的品牌,尝试向高端化转型。
二线城市第二季度的空置率继续走高,达到了14.9%的历史峰值。不少城市都有大体量的新商业项目入市,使得二线城市“高存量,难去化”的局面雪上加霜,更造成短期内出现了供需失衡的局面,空置率大幅上涨;虽然新入市项目将整体租金水平推高,但实际有效需求不足,商用物业的吸纳速度缓慢。
【中国零售商信心指数】
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零售商信心指数(RCI)为136.6,达到了新高位,前期值为125.6,上涨11.0,环比上升8.8%,同比也大幅上升17.5%。
快时尚品牌虽然继续积极开店,但开店态度趋于谨慎,扩张速度也有所放缓,除了优衣库的店铺数量仍然保持着10%的涨幅外,其他快时尚品牌的店铺数量增幅都有所收窄,而Mango更是延续了2013年的“关店潮”,第二季度的店铺数量下跌近40%。
第二季度咖啡品牌也呈现出积极的一面。除了美国咖啡品牌之外,韩国咖啡品牌也表现出强劲的扩张势头,这个季度的店铺数量增速超过20%,是九大零售品类中增速最高的。
【中国O2O指数】
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O2O指数(O2OI)为347.9,前期值为316.7,上升31.2,环比上涨9.9%,同比上涨33.7%,依然保持着每年超过30%的涨幅。
第二季度又有一个奢侈品牌,Burberry进驻了天猫平台,在此之前,不少国际大牌也已经先后入驻了电商平台。尽管如此,网上的销售业绩却平平,只占了奢侈品整体销售的3%,线下实体店仍然是奢侈品销售的主要来源。
还有这些市场热点你必须知道
京津冀热点城市商业地产关键指标
成都 曹家巷旧区改造工程打造城北副中心
开发商看好曹家巷地块及“北改”地区发展潜力,多个项目蓄势待发。
作为“北改”的第一个规划项目,曹家巷的地段和区位决定了其在“北改”中的重要性,对推动成都“北改”有重要意义。
沈阳 百货业进入全面调整期
西安 丝绸之路经济带催生西安商业地产新机遇
西安航空城项目建设情况
郑州 二七商圈带动郑州商业地产升级
二七商圈业态占比
【什么是中国商业地产指数?】
中国商业地产指数以一个季度为周期,以中国大陆42个商务城市的商用土地、商用物业、办公楼物业的关键数据为基础,并针对品牌零售商以及线上线下销售做专业调研,追踪市场动向,是反映中国商业地产市场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数系统。这一指数系统包含中国商用土地指数、中国商用物业指数、中国写字楼指数、中国零售商信心指数以及中国O2O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