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1-07-25 09:52:42
2009年12月22日 成都商报 第58 房产版
四川省商业连锁协会会长
四川省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 冉立春
近年来,成都商业地产的发展可谓是势如破竹。用两个数据来说明,一是从2000年到现在,主城区每年平均进入市场的开发量超过100万平方米,二是从2001年到现在,主城区销售均价几乎翻了一番。这里所谈的商业地产包括:临街底商、商务写字楼(含产权式酒店)、购物中心、专业市场、综合商业五大类。
这里给大家说明一点,成都商业布局是房地产赢利模式创新的一种被动非正常发展,即商业地产建在那,商家最后进去更多是一种被迫和无奈,成功只能靠运气了。商业网点的布局更多是资本的意愿。众所周知,商业地产最终用途是商用,在没有运营之前,它的租金是零。目前,成都大量的商业地产项目分割小产权零售的方式较为普通,完全不顾后期经营,可谓是杀鸡取卵。产权分散后的商用物业很难统一管理,经营者受损在其次,那些小投资者受害最深。
令人欣慰的是,2009年成都商业地产界众多迹象表明,地产主导商业的时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第一个是商业地产开发主体的变化。现有在建或即将动工的,基本都是外来“和尚”,本土开发企业越来越少,这是一个开发主体的变化。另外一点,随着成都商业地产发展,投资商、开发商、运营商角色定位更加清晰,以前可能是大包大揽,现在开发商就是开发商,投资商就是投资商,这是商业地产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将来商业地产开发门槛会提高。
第二个是开发模式的变化。可以说,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主导成都商业地产发展的是非正常发展模式。如果你不是订单的模式,你还要去开发商业地产,可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日本的开发商从来不开发没有订单的商业地产;美国的模式是,开发商业地产的都是那几家大公司,一般人不会去做,他不知道什么地方开发商业地产合适。将来成都开发地产指标需要开发商去研究的,第一个叫做业态适应性,开发的物业结构适不适应人家的业态经营。还有一个指标是业态的匹配度,我们只做什么?某些业态对商圈有特殊需求,如果商圈与业态不匹配,商业将无法进行。
第三个是商业地产形态的变化,成都商业地产已进入购物中心时代。商业形态变化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是百货店阶段,那个店什么都买得到;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大卖场时代,也就是超市;第三个阶段就是专业市场阶段,像荷花池、九龙广场、万贯机电城等等;下一个阶段就是像万达的城市综合体,南延线很多项目都是15万平方米的综合体,这就标志着成都进入购物中心时代。商业地产形态的变化,最后总结为成都的城市商业格局基本形成,中心商业、社区商业、郊区商业和地铁商业组成了成都商业的基本格局。
第四个就是投资结构的变化。专家已经在研究,就是说卖铺的时候中介公司把价格炒得太高。以前我们列了五大类投资产品,商铺排在第一位,然后是产权式酒店、写字楼、专业市场,最后是综合商业。现在投资结构发生变化,写字楼排在了第一位,很多人买商铺是很谨慎的。
从西武退出成都市场,然后人民商场、黄河商业城关闭,以及很多物业在不断换商家,说明什么问题呢?成都的商业零售业进入了一个洗牌阶段,做不走或者管理不善的已经开始退出了;再一个就是商业零售业的竞争向二三线转移,大润发目前在四川签了7个项目、家乐福签约大竹县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