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底捞创始人、董事长张勇。
一个“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火锅店,为何这么赚钱?海底捞董事长、创始人张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发迹于四川简阳的露天小店,为何迟迟未进军成都?
众人“解剖”海底捞
同行:锅底“清汤寡水”成本低当然赚钱
协会会长:集中采购和配送大大降低了成本
食客:吃回火锅,送了三次毛巾
“太热情了”,该别个赚钱
员工:最高日翻台次数能达到7次之多,不赚才怪
网络上有句玩笑话,地球人已经无法阻止海底捞!
尽管已成为哈佛商学院经典案例,但人们却都在说:海底捞你学不会!
3月2日,四川拟上市公司和邦股份招股书首次揭开了其股东海底捞的家底:截至2011年年底,海底捞净资产7.25亿元,净利润2.92亿元。
一个“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火锅店,为何这么赚钱?海底捞董事长、创始人张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发迹于四川简阳的露天小店,为何迟迟未进军成都?怀揣疑问,记者奔赴海底捞简阳店、张勇发迹之初的四知路,还有川拖厂宿舍等地采访,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张勇和海底捞,探究海底捞一年2.9亿元的赚钱迷局。
市值:海底捞=2.24个全聚德
海底捞成立于1994年,在北京、上海、郑州、西安等城市都开有连锁店。而在四川,仅在简阳有一家店。这么一家“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火锅店,在2011年赚到了2.9亿元的净利润。
2.9亿元到底意味着什么呢?目前,在A股上市的餐饮类企业并不多,只有全聚德、湘鄂情和西安饮食三家公司。与这三家公司相比,海底捞的赚钱能力要强大很多。根据全聚德的业绩快报显示,2011年公司的营业总收入17.86亿元,同比增长33.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28.17%。
对比净利润,海底捞相当于是2.24个全聚德。
截至3月21日,全聚德的总市值为43.38亿元,如果按照同一估值体系,那一旦海底捞上市,其市值将接近百亿。
疑问:2.9亿元是否可信?
海底捞一年赚2.9亿元,有人惊讶也有人怀疑。但不少火锅店老板,却持“相信”态度。成都的满江红火锅店老板钟新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以海底捞的经营情况和成本控制能力,可以做到。”
在所有店中,海底捞的简阳店是资历最老的,但就营业收入而言,应该算是偏小的。
与北京、上海的店铺相比,这里的店面规模也小很多,没有大厅,仅23个包间,30张桌子,能同时容纳200人左右就餐。
“一天卖多少钱,真说不上来。”简阳店店长周冬梅说,平时,简阳店一天能够翻两台,大概会有300多人来店里吃饭。如果是节假日或者周末的时候,可以翻三到四次,一天的顾客能有600人左右,人均消费大概是70元左右。
按照人均消费和客流量来粗略计算,简阳店每周的营业额大概在18万元左右,那么一年的营业额能达到900万元。这样的单店收入,就算放在成都,也能名列前茅。
分析:年营业收入可达20亿
截至2011年年底,海底捞在全国各地共开了60家连锁火锅店,而海底捞在北京、上海的店,生意比简阳店还要好很多,那海底捞一年的营业收入到底能有多少?
成都市美食之都促进会曾经发布过一组调查数据:成都餐饮企业盈利能力领先于全国水平,平均利润率为11.15%。其中,大众餐饮的平均利润率为12.04%,中高档餐饮的平均利润率为9.94%。
钟新告诉记者,火锅行业的净利润率浮动也很大,一般的店也就10%左右,控制得好净利润能够做到15%左右。“我相信,海底捞能够把净利润率做到15%。”
之前,海底捞也曾曝光过公司的净利润率。张勇曾经表示,2009年,海底捞利润做到了税后18%;2010年,尽管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都大幅度提升,但仍能做到超过16个点。由此推测,海底捞15%的净利润率是很有可能的。按15%的净利润率计算,海底捞2011年的营业收入能够达到20亿元。
同行剖析
高利润从何而来
“麻辣”的成本差距
在满江红火锅店老板钟新的办公室桌上,摆着一份火锅锅底成本表。
干红花椒,35元/斤,每锅重量0.16斤,费用5.6元;红海椒13.9元/斤,每锅重量0.12斤,费用1.67元;香料21元/斤,每锅重量0.3斤,费用6.3元;牛油12元/斤,每锅重量0.5斤,费用6元……这份成本表上有15种配料,算下来一个锅底的成本是70元/锅。
“火锅的利润,最重要的是控制成本”,钟新分析,海底捞能够达到15%的净利润率,其最关键的两个因素,是原材料成本控制和员工流失率低。
四川人吃海底捞,的确有点“清汤寡水”的感觉。而“清汤寡水”的锅底料,在北方却大受欢迎。也正是如此,锅底料“成就”了海底捞控制成本的秘密武器。据钟新估计,海底捞的锅底成本在30-40元左右。
集中配送的优势
目前,海底捞已建北京、上海、西安、郑州四个大型现代化物流配送基地和一个原料生产基地。形成集采购、加工、仓储、配送为一体的大型物流供应体系。
“很多火锅店处在自己配制火锅底料的阶段。”四川省饭店与餐饮娱乐行业协会会长何涛认为,相比之下,集中采购和配送大大保障了原材料成本的严格控制。
在参观海底捞位于北京的物流配送基地的时候,华西都市报记者现场看到,这里配置了全自动化的清洗机床、甩干机以清洗蔬菜,也有各种机械化的设备来切割肉品,这些菜品最终都将装箱送至各
分店。这样的集中配送,既控制了成本,也可缩减分店的后厨用地,腾出尽可能多的营业面积。
“跳槽”员工少
据成都市美食之都促进会的调查,成都餐饮业的员工流失率为25.33%%。员工流失,不仅折腾,而且花销大。
“我们要向海底捞学习,人家的员工流失率很低。”钟新透露,餐饮行业的员工流失率为20%—30%,甚至会达到50%。
“流失率在头三个月以内会比较高。”钟新说,最近几次开会研究给员工涨薪水,不涨留不住人。现在的员工也有很多需求,比如宿舍要能够上网,还得专门雇佣一个“保姆”,给这些员工打扫房间,洗工作服装等。而且,新员工都要带薪培训,这些都是成本。
在行业内,海底捞员工的薪酬水平属于中等偏上,而且有完善的晋升机制,绝大多数管理人员包括店长、经理都是从内部提拔上来的。员工的子女上学、父母有病等都有对应的“福利”。
触角“扩张”到零售
除了在餐饮业风生水起外,海底捞把盈利的触手伸到了零售。
“正在搞优惠,海底捞的火锅底料一包10块钱。”在海底捞简阳店的门口,华西都市报的记者注意到,门口摆着一个玻璃柜台,摆着番茄味、清油味、酸菜鱼味、水煮鱼味、海鲜味等十来种口味的火锅底料。
眼下,在成都举行的全国糖酒交易会上,海底捞火锅底料免费品尝也亮相现场,加大力度营销。
记者观察
海底捞其实很好学
让人羡慕的翻台率
翻台率就是一个饭店一天内每张桌子平均的使用次数,也是餐饮业赚钱的命脉。张勇就曾说:他们的赚钱密码就是翻台率,“前一拨客人是赚不到钱的,他们都承担固定开销去了。而采用一些创举,把客人留下来之后,后面的一拨、两拨客人,翻台翻到后面毛利就接近于纯利了。”
为此,海底捞甚至将麦当劳、肯德基的24小时营业模式复制到了火锅店。目前,已经有29家海底捞火锅店是24小时营业。有数据显示,海底捞一家火锅店生意好时,日翻台次数能达到7次之多。
“服务”的火爆
“海底捞的特色就是要把服务做到极致,其实味道一般。”——这是很多顾客对海底捞的客观评价。
而海底捞式服务,无疑是吸引人气的最重要因素。服务从排队就开始了:跳棋、象棋、围棋、瓜子、水果、饮料、点心随时奉送。用餐时,更多服务扑面而来,服务员会提醒可以点半份菜,而眼镜布、手机套、用餐围裙也早已备好。每隔15分钟,就会有服务员更换热毛巾;如果带了小孩子,服务员还会帮着喂孩子吃饭,甚至洗手时,都有人负责递上毛巾。就此,专门到西安体验海底捞的钟新说,“有时候被服务得都有点受不了。”
实际上,1994年做麻辣烫时,张勇就领悟到服务能够弥补味道上的不足。近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在简阳四知路采访的时候,上下楼梯时,看到了一些垃圾,附近住户说,“以前海底捞在时,到处扫得干干净净”。
现场探秘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海底捞
热情过火:三递热毛巾
在简阳的街头,问起“海底捞”,几乎是无人不晓。
“前面一个小巷子拐进去,就能看到海底捞。”经过当地人指路,华西都市报记者一行终于找到了简城镇西街115号。一条很窄很短的巷子,只容得下一辆车单向行驶,总长不过几十米。海底捞就“藏身”在巷子里,一个名为丝绵小区的二楼。
醒目的店招下,摆着一个红色背景的温馨提示:“由于在本店就餐产生的停车费用本店见正式票据均会予以报销”——很长的一句话,似乎缺一个“逗号”断句。
上二楼,刚一落座,店员就递上了一张热气腾腾的毛巾,桌子上很快摆上了热茶水、一盘水果和黄豆。点菜的间隙,围裙、袖套、眼镜布、装手机塑料袋等全套的服务依次登场。
“打扰下,热毛巾来了。”开饭前,服务员第一次送上热毛巾过后,不过十几分钟,又送上一张热毛巾。当服务员敲门,来送第三张热毛巾的时候,突然让人感觉有“热情度太高了”。于是,记者直接告诉服务员,“请别再送了。”
小小泡菜:跑去彭州学艺
与北京等地的店相比,简阳店有着滑牛肉、千层毛肚、九尺鹅肠等十几种特色菜。“菜品和价格各地不一样,人均消费70块钱左右。”简阳店店长周冬梅还说,他们从不打折。
菜单上,一个红油火锅的锅底58块钱,一份毛肚24块钱,一份午餐肉16块钱,一份藕片8块钱……与成都中等火锅相比,海底捞简阳店的菜品大约高20%左右。
菜单上有捞友提示:菜品可点半份。海底捞以服务出名,网上有个段子:一个来吃饭的小朋友,苦恼不会写作业,海底捞的服务员直接帮忙写了。就此,周冬梅笑着连连摆手说,“不会,没有这些服务”。在她记忆中,只有一次有位老顾客,家里的电磁炉坏了,整了很多次都整不好,店里就派了个师傅上门帮着修好了,其他“客户特殊需求”并不多。
就餐中,服务员端来了泡菜。“不要小看这个泡菜。”周冬梅说,听人说彭州有个餐馆弄的泡菜很好吃,店里就派人专门前去,向老板求教了做法。不少顾客喜欢这个泡菜,想带走的话,店里会免费赠送一瓶。
海底捞在等进入成都的机会
作为一家四川企业,迟迟不在成都开店,很多成都人感到奇怪。
“四川人吃海底捞火锅,有点清汤寡水的感觉。”满江红火锅店老板钟新说,海底捞的“麻辣”口味不够重,在成都可能要遭遇水土不服。这也是很多成都餐饮老板的判断,以至于2011年火锅老油事件后,大家纷纷猜测,海底捞是否借机杀进
成都市场。
人们为何排队吃海底捞?四川营销学会会长李蔚认为,服务好的时候,消费者往往可以忘记它的味道。海底捞菜品其实很平常,服务却能留下深刻印象,让顾客在挑选和推荐餐馆时,第一时间想到海底捞。
李蔚认为,过早进军成都,海底
捞的独特服务,可能会引来模仿,等于给自己培养竞争对手,而在外地成功后再回来,竞争力就强大了。
“海底捞未来一定会进入成都市场。”四川省饭店与餐饮娱乐行业协会会长何涛说,海底捞的直营连锁模式是成功的关键。这让“海底捞式”服务能够保持生命力获得了制度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