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居住板块的争锋中,各大板块轮流坐庄,但是有一个板块恒定的超越于众板块之上,成为成都人心目中居住的No.1,无论是青城山水、中央居住区的电梯豪宅还是以富人区自封的新兴别墅区,在浣花不露锋芒的低调中,统统低头让路,因为无论是成都居住者,还是成都开发商,无不把浣花作为代表成都的居住最高境界:出则城市,入则田园,庭前千年流水,侧壁百亩公园,抚往追昔,有杜甫的千秋诗歌,有浣花夫人护卫成都的美丽故事,深植于历史的浣花,在城市急躁的脚步中,慢悠悠的如流水,恰如成都人的性格。
正是因为浣花对于居住不可或缺的影响力,所以开发商纷纷贴牌“浣花”,记者粗略翻阅了几天的报纸,很多项目大打浣花牌,只要和水沾边的,纷纷畅想浣花居住意境,很多广告只是双引号的浣花。据记者粗略统计,成都现在以浣花为推广主题语的项目,有十多个,其中只有一个在浣花,有的在浣花之外,有的在另一条河流上……成都楼市的这一“浣花现象”引起业内关注。
价值 浣花,这个牌子值几十亿?
在成都地产界,随着外来品牌企业如过江之鲫的进入,本土企业的十年品牌成长,企业品牌逐渐成为成都房地产的关键词,很多企业品牌价值动辄七八亿,但是一位地产从业人士认为,浣花这个招牌应该是成都的第一品牌。而也有业内人士放言,浣花这个品牌价值几十亿,相对于成都几家本土品牌价值在7~8亿的现状,说浣花这块招牌值几十亿没有问题,因为它是超越企业品牌的,在浣花溪的数十个别墅项目中,除仁和春天等几家公司的品牌知晓度较高外,在这个区域基本上都是项目品牌比公司名气大。
记者就品牌问题咨询了品牌管理方面的专家,据介绍,现在通用的品牌评估理念是“经济适用法”。如果用公式来表示,品牌价值=E×BI×S。其中,E是平均年业务收益;BI代表品牌附加值指数,即品牌对收入的贡献程度;S是指品牌强度系数,包括8个要素:行业性质、外部支持、品牌认知度、品牌忠诚度、领导地位、品牌管理、扩张能力以及品牌年龄。
国内从事品牌管理多年专家田同生认为,影响品牌价值的因素很多,如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满意度、用户忠诚度等,其中的核心指标是市场占有率和用户忠诚度。把一个区域作为一个品牌来评估其价值比较有趣,他粗略了统计下说,虽然浣花这个品牌具体多少钱需要科学的评估,但是浣花品牌价值几个亿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田同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与成都业界交流中,经常听到浣花这个词,并能感受到开发商提到浣花两个字的分量,在一次在浣花溪的喝茶经历后,他经常往返于这里,他说,草堂浣花这个区域,能够成为历史的,必然不是那些复制品。浣花为什么受到如此的推崇,是因为浣花在城市中的稀缺,因为成都只有一个浣花溪。成都也只有一个草堂。在历史的文脉里,在历史的转身和生命的更迭中,有浣花溪,有草堂,有低密度的空间规划,在解构与重建之间,城市的记忆得以延续,得到绿树一样的生命力,所以,浣花成为成都楼市的价值标尺,是因为其特殊的历史、规划,而最重要的就是因为其特殊属性相对于强大需求产生的稀缺。
艾旭,四川大舟营销咨询公司总经理,2002年底因操盘金林半岛而名噪一时。在艾旭的眼中,浣花价值是不可估量的,首先是杜甫草堂这样的人文资源,不可能是到处都有,根本无法复制;其次,城市腹地里有一个几百亩的公园,这在成都也是很难找到的,最后就是浣花已经没有土地开发,没有增量,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上升。
成因 历史、自然、规划、开发商合力成就浣花价值
8年浣花,合力推动回顾浣花片区的历史,艾旭告诉记者,在2000年前,成都城市的界限参差不齐,二环外也有房产开发,二环内也可能是农田或者农民房,2000年的浣花给人的感觉就是城郊结合部,有很多制革厂很多老旧的农民房,现在武侯区的很多制革厂制鞋厂都是从浣花迁出去的。
2000年左右,春天花园依托沿河优势和靠近一环路推向市场,主要推河居概念和草堂的文脉,以靠近1环路条件比较好的多层为主要卖点,春天花园在浣花溪的成功推出让人们认识到了该区域的居住价值,随后,草堂之春、舜苑推出的别墅项目在创造了当时别墅价格之最的同时,别墅开发开始在浣花蔚然成风。2001年,草堂之春以每平方米1.1万元的天价别墅震动了成都楼市。但是这个时候,浣花溪作为一个区域概念还没有成为一个自觉行为,2002年底,浣花溪公园开始动工,与此同步金林半岛也破土动工。随着浣花溪公园的呈现,金林半岛以每平方米1.8万元的别墅价格新高,确立了浣花在城市别墅区中无可争议的老大地位。
艾旭说,浣花溪公园对于浣花区域的改善是一个重大转折点,金林半岛也得益于此,把围墙内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结合,开放在公众面前。而金林半岛本身的产品和营销也将浣花区域推向了顶峰,从金林半岛来说,一百多亩的规模,是片区内规模最大的别墅项目,第一次在成都使用最顶级的社区会所,第一次在成都所有设计都来自国外,其次,金林半岛通过小圈层的公共活动,将高端的区域和居住人群深入人心,浣花从此成为公认的富人区。同时艾旭认为,浣花的形成,是历史、自然、政府规划、开发商推动的几方力量共同推动的。
合理规划锁定浣花价值
五合国际建筑设计集团总顾问刘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土地资源的人文属性和城市资源,是浣花的天赋,但是一个合适的土地,必须有合适的规划匹配才能发挥其价值,刘力曾关注过浣花溪的规划,他告诉记者,1986年,成都市规划设计院就编制的“浣花溪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有力地制约了当地的新建改造。1999年,成都市规划设计院对“浣花溪总体规划”作出较大调整,较为有效地抑制了该区域的不良建设开发。2001年,成都市规划设计院制定了新的“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总体规划”,计划于2020年前使浣花溪风景名胜区成为成都市区的精品历史文化风景区。
与此同时,区域内的公共空间得到了大的拓展,2002年9月成都市区内最大的开放性生态休闲公园在浣花溪开建。浣花溪公园总占地面积36.92公顷(约553.8亩),浣花溪公园像一轮弯月,恰好把杜甫草堂拥在“怀”里。这对区域价值的提升,而且该区域内的房地产开发在开发规模、建筑风格、高度、密度等方面已经受到严格的限制,以保证其原有风貌不受破坏。在土地性质方面,公共用地占总用地的比例近40%。其中,风景区公共绿地占地58.8公顷,风景林地占地19.3公顷,水域占地18.2公顷。而能供住宅开发的居住用地仅有70.8公顷,并全面限高。规划区内居住用地中的建筑高度被限制在12~15米以内,即开发楼盘项目最高只能修建五层或局部五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