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郑家纯、包玉刚……这些如雷贯耳的商业巨头,因为其旗下地产企业“杀”入成都,而变得离我们越来越近了——“香港资本”眼下也因此成了热得发烫的名词。
香港三地产巨头成都发力
今年5月,和黄“南城都汇Le Parc”项目正式启动;7月,东大街11号地九龙仓项目破土动工;
据了解,前段时间成都一些区级政府在外地举办的项目招商会上,不少港系地产商纷纷对成都市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新鸿基、恒基、太古集团等都已在成都的土地拍卖会上现身,寻找合适项目。有业内人士认为,宏观调控客观上提高了房地产行业的门槛,加大了开发商运作压力;但港系资本的战略没有因此被打乱,港系地产商仍然看好内地市场,并趁此时机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份额。
以资源地产为攻略利器
和记黄埔、九龙仓、新世界进入成都,不仅仅是进行一般意义上的项目开发,他们带来的资源——资本、品牌、服务——将在一个时期内带动项目所处整个片区的发展。如东大街,早在2002年政府就对这条街进行了规划,但是由于缺少资金和资源,发展一直受到制约。而九龙仓的进入,则会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因为九龙仓在东大街进行地产开发的同时,还带来了自己的酒店、写字楼和商场(如美美百货、连卡佛等知名百货)。通过这些九龙仓内部资源的整合,加上蓝光在同一条街上已修建的商业及东方广场等项目,东大街的区域价值将得到实质的提升。
城南副中心是这两年成都房地产关注的重点,也是未来几年的发展核心。和记黄埔、九龙仓、新世界中国地产都在城南拥有自己的项目,除了九龙仓100多亩以外,其他两家的规模都在1000亩以上,整个开发体量在未来几年内将非常庞大。有了三家香港资源巨头的参与,城南副中心的发展速度将会大大提高。
我们可以发现,港资地产企业开发的写字楼、酒店、商业都不对外销售,而是自行经营,再以经营收益为在当地的下一步开发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这种模式,或说这样的资源型地产,是目前成都开发商所不能及的。所谓资源型地产,是指以具垄断地位的资源为长期核心竞争力的地产。其特点在于:资源的垄断性、长期可消耗性,以及以出租为最主要获利方式。
地产,是目的还是入口?
三大香港资本巨头入蓉,来势汹汹,但是当他们高调拿到土地后,却陷入了沉寂。这让人不得不猜测:地产,到底是香港资本的目的还是入口呢?
纵观香港地产在沿海城市的发展,商业、写字楼、住宅、度假型物业、百货、港口码头等样样俱备。不过港资地产企业都是在其地产主业在当地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的条件下,再进而发展旗下的相关核心业务。对内陆城市如武汉、重庆等,这些香港企业仍是把力量集中在地产开发上。
来看看三大香港巨头在成都的动作。三家都规划有自己的五星级酒店,九龙仓要建超甲级写字楼,和记黄埔旗下的百佳超市早在一年前就到了成都,新世界旗下著名的新世界百货已选址盐市口中环广场,这座营业面积超过
港资入蓉,引发楼市资本较量
香港资本进入成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引起了成都地产市场资本的较量。除最近的香港和黄、九龙仓、新世界有一系列大动作外,跨国资本巨头上实地产也已进入成都,中海集团打出了“中海地产”的行业品牌,华润集团将自己的所有地产业务整合到“华润置地”中,中粮集团利用境内外优势形成财团效应,明确以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为中心的3+X(即四川、重庆)区域布局……可以说国内几乎所有大型集团化企业都在对自己的地产业务进行调整,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在成都的投资力度。这些外来大佬们有着比本土企业更强的品牌知名度、资金实力、融资能力,比如港资“巨鳄”们大多是拥有数百亿美元资产的上市公司,随时有能力获得大量的资金,凭借这种经济实力,他们能够拥有更多的土地储备,可以聘请国际大师做更先进合理的建筑设计,可以展开更大手笔的营销攻势……可以想见,未来的成都地产市场将不再是产品的市场,而是资本的市场,谁拥有资本,谁就可能最终赢得市场。
香港地产要带给成都什么?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其资讯的发达,人才的汇集,使得香港的房地产业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东西方文化的集大成者。从上海到杭州,从深圳到北京,从北京到成都,不知不觉中,内地各大城市诸多标志性建筑都打上了香港地产商的烙印。依托着香港这个强大而便利的资本市场,香港地产商们近来在西部地区的门户——成都也开始动作多多,大手笔圈地、高调征集案名、开展多种公益活动等等,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以及购房者的眼球。他们的强势开发到底会给成都房地产业注入什么样的新鲜血液呢?
建筑产品
香港地少人多,寸土寸金,空间的有效运用非常必要,住宅自然越修越高。目前成都市区的房地产发展越来越接近香港,港资开发商在成都的发展模式也基本沿袭了其香港的模式。如九龙仓的东大街地块,在734万/亩的高地价前提下,开发商必将最大化地利用空间。业内人士根据地块容积率预计,其建筑高度将会超过
虽然香港在住宅通风方面有严格限制,但其建筑依然可设计出无数精巧的室内布局,每个项目的大堂、会所及休憩设施等公共地方也会被周详考虑,这些都非常值得成都开发商借鉴。港资开发商的物业管理服务更是走在世界前沿的,几乎都采用的是英式“大管家”模式,让业主享受到五星级的服务。
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事务所总建筑
除此之外,无论是和黄,还是九龙仓、新世界,港资开发商在售楼处和样板间的设计布置上都非常注重环境的营造、人文关怀的体现,从材料的选取到家具的摆放方向等,每个环节都十分严谨,没有样板房,他们是不会仓促售楼的。而不少成都本土项目,样板间要么极尽奢华,要么设计粗糙、简单,布局不够合理,以至于影响到购房者的体验和对楼盘的信心。
营销模式
香港地产市场十分灵活,弹性很大,开发商的营销模式也是多种多样。不同时间,面对不同的客户群,开发商可能实行不同的价格,一期、二期甚至可能相差两三成,那都是一种市场需要,市场并不会就此有不良反应,但这一点在成都则存在一个心理关口和对市场的把控。
香港地产的营销模式偏向于发展客户网络、积累客户资源,注重与客户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在贷款方面,香港的房地产商会根据购房者实际情况,为其量身定做按揭贷款计划,通过灵活、多边的组合为购房者提供合理的方案。
在选择营销代理公司时,本土开发商为了节省成本一般只会选择一家代理公司进场销售楼盘,而像九龙仓这样的港资开发商一般会同时选择两家以上代理公司进场进行楼盘销售,鼓励同行之间的良性竞争,这对楼盘销售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居住理念
香港住宅小区的设计体现了香港生活的现代、简洁、自然、精致等特点,这样的居住理念也切实会落到项目实处,一个景点、一项服务,甚至于一棵树,而不是像成都时下一些楼盘所提出来的XX生活模式、XX居住理念等,强调形而上的东西,具体到产品却看不到多少对品质的追求。对以乐于享受舒适生活闻名的成都来说,高品质楼盘和香港知名开发商品牌带来的不单是舒适、惬意的生活,更是一种个人品位、地位的体现。香港地产商的到来正冲击着购房者传统的购房思维,品质、生态、健康逐步深入人心。
港资地产成都项目点击
和记黄埔
和记黄埔地产及酒店集团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属下主要机构之一,持有包括黄埔船坞、和记地产及嘉宏等公司的地产权益。集团于1992年开始参与祖国内地的地产发展项目。目前在多个城市均有项目在进行中,并将继续在其他省市投资。
其成都的旗舰项目——南城都汇,地理位置优越,毗邻新的政务、文化及科技商务中心,建筑面积约250万平方米。项目将于明年内动工,第一期预计于明年推向市场。为配合政府国际化及现代化的规划目标,该项目将发展为大规模豪华住宅社区,预计提供超过15000套高档、优质住宅单位,项目规划中附设大型会所及完善高尚的生活配套设施。
九龙仓
九龙仓集团创立于1886年,是香港最具规模的地产投资公司之一。集团的旗舰投资物业海港城及时代广场,为集团提供了稳健的经常性收益和创优增值机会。除此以外,集团亦重点投资在通讯、媒体及娱乐(CME)和中国业务等方面。
从1999年进军内地市场以来,九龙仓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成功运作了其时代广场的品牌。这些物业都是在当地商业的核心位置,以大型的购物中心为主。此次将启动的东大街地块,从其地理位置以及九龙仓的战略来看,复制一个新的“时代广场”的可能性极大。项目将成为集酒店、写字楼、住宅、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其商业呈现后,还将带动此区域的飞速发展。而九龙仓的城南项目将会依托和黄项目快速发展,预计将在明年动工。
香港新世界
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70年, 是香港十大财团、四大地产商之一。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是其在中国发展房地产业的旗舰公司,也是中国房地产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资产净值高达190亿港元。自1993年进入祖国内地开发建设以来,其多元化的物业组合分布于22个高增长城市,种类由住宅社区、服务式住宅、别墅、多用途综合大厦至酒店应有尽有,已成为最具有国际背景的最大规模之全国性房地产发展商之一。
香港新世界和成都心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的河畔新世界项目预计总投资100个亿以上,占地1600多亩,首期开发面积大约在300亩左右,计划投资约25亿元,将在年内动工。该土地毗邻正在兴建的成都地铁总站,并邻近连接成都市中心的高速公路,位置优越,建成后将成为成都又一个高档社区。该项目将包括低、中、高层住宅和一座五星级酒店,这极有可能是成都最后一个面积超过千亩的“城市大盘”。除此之外,新世界旗下著名的新世界百货已经选址盐市口中环广场,这座营业面积超过4万平米的百货商场计划在今年12月份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