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原文:自
新政误读:有关套型建筑面积
新政正解:
记者点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几年不断攀高的房价,让人们对房地产投以了太多的关注,一个
误读②:70%是单个新开工项目
新政原文:自
新政误读:这一规定出台,其受关注度与
新政正解:
记者点评:制度是作为激励而存在的,制度只能“诱导”而不能“强制”个人。一项制度要形成对市场的有效激励,就必须充分考虑市场的“利”与“害”之所在,而不能顾此失彼,只注重“害”而不注重“利”。
误读③:新政就是开发商的末日
新政原文:土地、规划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房地产开发用地的监管,对超出合同约定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依法从高征收土地闲置费,并责令限期开工、竣工;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对虽按照合同约定日期动工建设,但开发建设面积不足1/3或已投资额不足1/4,且未经批准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1年的,按闲置土地处置。
新政误读:早在新政出台前,业界就开始笼罩在新政的阴影中,许多悲观的开发商开始做出一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惶惶不可终日。新政一出,许多人看到政策中的三限、双竞、
新政正解:事实上,国六条及其系列政策对开发商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还是事实说了算。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不少开发商在新政细则出台后,反而长舒一口气,觉得前途并没有传说中的黑暗,开发商的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记者点评:任何事情一旦沾上神秘色彩就会变得诡异,新政也是如此,正如一位开发商所说,其实新政带给人们心里上的阴影要远远大于实际效果。
误读④:新政可操作性不强
新政内容:针对房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市场引导和调控,九部委制定的《意见》总计提出了15条具体措施,分成6个部分,分别为: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进一步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有步骤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等。
新政误读:调查得知,几乎八成以上开发商认为该条文表达模糊,可操作性不强。近半数以上人士误解为,每一个新批项目都需符合“
新政正解:这里所指的“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并非针对具体某一个项目,而是针对一个城市的整体规模。也就是说,今后,某些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项目仍可能不必受到这个规定的限制,受这个指标限制的是城市的开发建筑总量。
记者点评:新政出台后,记者所到之处听到最多的就是开发商的抱怨和愤怒,他们说,新政又将让很大一部分开发商挣扎在死亡的边缘,好多有项目的开发商称新政将给他们带来难以估算的损失,政府应该负责云云。最终的事实是,开发商终于可以松口气,该修房的修房,该卖房的卖房。
误读⑤ 新政将首付比例提高
新政原文:凡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但对购买自住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
新政误读:大部分购房者都只看到了政策的前半部分,而忽略了后半部分即“但对购买自住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
新政正解:有部分人群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款还是可以低于三成,对购买自住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
记者点评:拿起半截就开跑,这是绝大多数误解产生的主要原因,没有领会新政完全意思,没能理解新政的详细要求,这就难免会有误读新政、歪解新政的现象发生。
误读⑥:宏观调控就是打压房价
新政原文:对捂盘惜售、囤积房源,恶意炒作、哄抬房价的房地产企业,要加大整治查处力度,情节恶劣、性质严重的,依法依规给予经济处罚,直至吊销营业执照,并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新政误读:国六条刚一出台,成都许多人就有意见了,纷纷认为国家此举就是要限制搞房地产,这么多的限制要我们开发商咋活嘛?我们成都的房价每平方米才三四千元,哪里高了嘛?房价高低应该由市场经济来决定,哪能由政府来调控呢?许多开发商还气愤地说,大不了今后不当开发商了。
新政正解:国六条把当前楼市的问题概括为三个方面:少数大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房地产市场秩序比较混乱,这反映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对目前房价问题的一种研判:少数大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也就是说,房价问题出在少数大城市,而且,即便是在“少数大城市”,也只是说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而不是不上涨。
记者点评:可以肯定,本轮楼市调控的目的绝不是简单地打压房价,而是通过缓解市场供需关系,整治市场秩序,让“少数大城市”的房价上涨幅度回归合理水平。所以,从房价的角度看,衡量本次楼市调控成功与否的指标不在于房价是否下跌,而只在于能否解决“少数大城市”的房价“上涨过快”问题。
误读⑦:房价要降了
新政原文: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房屋租赁市场。引导居民通过换购、租赁等方式,合理改善居住条件,多渠道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住房供应。
新政误读:消费者张先生看到新政后的第一反应是马上给老婆打电话,说明天去把某楼盘交的定金先退了。老婆不明其意,张先生急了:瓜的,没看到新政嗦?成都房价肯定要降,现在买划不着。新政的出台确实让不少张先生之类的人窃喜了一阵,于是,许多本来要购房的人开始放慢了脚步,不急着买房的更是处之泰然,等着房价降下来再去买。
新政正解:事实上,正如有关专家分析,此次宏观调控的焦点是政府运用信贷税收等工具在调节规范市场,重点是运用好土地政策解决分配机制问题。政策的指向不是市场冷热问题,也不是投资规模问题,而是利益分配机制问题。纵观“国六条”不难发现,六大调控措施的第一条是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第五条再次强调加快城镇廉租房制度建设,规范发展经济适用住房,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并特别提出“有步骤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房价下降,对谁都没有好处。大家都清楚,房地产这个行业关系到建筑、建材、家装、金融、中介服务等社会上几乎每一个行业,房价一旦下跌,影响的将是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在今天,特别是扩大内需还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的时候,房价如果有一天真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降降降”,带来的恐怕是整个国家的经济萧条。到那时,输家就不仅仅是开发商了,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由此可见,“国六条”的政策导向是中央政府试图通过调控市场,向低收入弱势群体倾斜,并力图建立更加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从而建立较为完善的房地产市场机制,促进这一新型支柱产业健康发展。
记者点评:如果有一天不小心房价真的降了,到时,倾家荡产的投资者,面临经济萧条以至无法养家糊口的老百姓,引发的社会问题会更多。对于房价,我们必须以理性的心态去看待,而不是以一种“民粹”的、非正常的想法去诅咒。(来源:成都房产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