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统计局发布了成都房地产2006年上半年发展运行报告,从各项统计数据来看,成都楼市再次交出漂亮成绩单。在宏观调控下,成都楼市呈稳定健康发展态势,市场供销两旺,房价涨幅得到有效抑制。开发累计完成投资264.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3%。
房价篇
3426元/m2 房价上涨的势头得到有效抑制
随着商品房供应量的增大,供需矛盾的缓解,加之5月中旬国家出台了调控楼市的国六条,为落实国六条5月底建设部等九部门又出台了《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我市也相继制定了稳定房价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商品房房价持续上涨势头已得到有效抑制,价格涨幅已出现回落趋势。
据市城调队抽样调查显示,今年1-5月我市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和住宅的销售价格指数呈逐月回落趋势,但6月又有所抬头。1-6月,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为:1月108.5,2月108.3,3月107.2,4月106.9,5月105.4,6月106.4;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为:1月109.1,2月109.2,3月108.6,4月108.3,5月106.8,6月108.2。
从对房地产企业销售情况的统计看,上半年,成都商品房销售均价为3426元/平方米,比上月涨74元/平方米,上涨2.2%,其中:住宅为3182元,涨90元,上涨2.9%;商业营业用房为7374元,跌85元,下跌1.1%。分期房和现房看:期房销售均价为3546元/平方米,比上月涨50元/平方米,上涨1.4%,其中住宅为3303元,涨63元,上涨2.0%,商业营业用房为8104元,跌209元,下跌2.5%;现房销售均价为2548元/平方米,比上月涨164元/平方米,上涨6.9%,其中住宅为2209元,涨219元,上涨11.0%,商业营业用房为4861元,跌16元,下跌0.3%。
投资篇
264.65亿元开发投资健康成长
上半年,全市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264.6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4.3%,投资增幅总体趋缓,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且呈逐月加快增长态势。上半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4. 3%,与去年同期增长75.4%相比,增幅明显回落,增长速度明显趋缓。如扣除土地购置费快速下降的影响,上半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却增长29.2%,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从上半年各月的投资增幅看,由于受土地购置费快速下降和房地产的民间投资增长乏力的双重影响,增幅虽较低,但却呈逐月明显加快增长态势。
176.55亿元投资比重加大
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结构发生了明显转变,由去年的住宅、办公楼和商业地产齐头并进,看重商业地产的态势,改变为继续增大对住宅的投资,明显控制和压缩对商业地产的投资态势。上半年,住宅完成投资176.55亿元,增长35.0%。但开发商对商业地产的投资却明显降温,明显减少了对商业地产的投资,上半年,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28.92亿元,下降18.9%。从所占比例来看,住宅投资由去年同期的61.4%提升到66.7%,上升5.3个百分点,而商业营业用房占比则由去年同期的16.7%下降10.9%,降低5.8个百分点。为满足旺盛的消费需求,增大楼市供应,开发商继续增大了对住宅的投资,这一变化利于增大住宅供应,缓解住宅供需矛盾,抑制商业地产投资过热。
30.2%土地购置费大幅下降
今年上半年,成都房地产投资的质量明显提高。从房地产投资完成和增长看,土地购置费的贡献和作用明显降低,去年上半年土地购置费是最大的推动因素,对完成投资的贡献率高达42.4%,推动投资增长高达44.8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则下降到30.2%,对投资增长的作用为负。
226.10亿元内资外资齐头并进
从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的类型看,内资和外资的完成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而港澳台资的完成投资则明显下降。上半年,内资和外资分别完成投资226.10亿元和19.27亿元,分别增长35.0%和110.2%,而港澳台资仅完成投资19.27亿元,却下降47.0%。
88%九区县成投资焦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投资的集聚性强
从各区(市)县完成的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例看,成都房地产开发投资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和双流县、温江区及龙泉驿区9个区县,这9个区县的投资额占成都市的88%,其他11区(市)县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仅占12%。房地产开发主要围绕中心城区展开,集聚性强。 (见表3)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成都房地产开发投资,在国家切实加强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相继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和措施的情况下,不仅未见任何衰退,反而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充分说明成都房地产投资和发展前景依然较好。
但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偏软,下滑幅度大,对投资增长的贡献明显缩水。虽然上半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实现了24.3%的较快增长,且呈逐月加快增长态势,但与去年同期75.4%的增长幅度比,却是大幅度下滑,下滑幅度高达51.1个百分点;在全市投资236.63亿元的净增效中,房地产投资的增加额仅为51.71亿元,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由去年同期的38.7%下降至23.7%,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又是我市投资的三大主体力量之一,对全市投资的影响较大,同时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又以民间投资为主,因而房地产不仅直接影响民间投资的增长,也直接关系到整个投资能否保持平稳增长,目前房地产投资增长相对较慢的状况,将对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能否保持较好的增长和产业发展年制定的投资目标的顺利完成带来直接的影响。
在昨天,成都市统计局发布的成都房地产2006年上半年发展运行报告中显示,成都楼市供应和销售都呈快速增长势头。上半年,商品房的竣工面积达303.67万平米,增幅达66.7%,商品房的施工面积为3406.08万平米,增长32.0%;商品房的销售面积达638.57万平米,增长21.3%,销售额达218.78亿元,增长22.2%。无论是供应还是销售,住宅的比重都越来越大。
[销售篇]
638.57万m2 销售面积增长21.3%
上半年,商品房销售旺盛,销售面积达638.57万平米,增长21.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持续增长,为592.96万平米,增长28.1%;商业营业用房的销售面积明显下降,为37.07万平米,下降31.0%。从期房和现房销售看,双双同步增长,期房销售仍为主体,销售面积为561.82万平米,增长23.6%,占总销售面积的88.0%,其中住宅为527.20万平米,增长31.6%;现房销售面积为76.75万平米,增长7.0%,其中住宅为65.76万平米,增长5.7%。
34%城南销售占三分之一
从销售面积方位分布看,由于受政府南迁的影响,人民南路和南延线一带楼盘销售旺盛,带动南面销售面积大幅上涨,南面三区县销售面积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强。双流县、高新区、武侯区销售面积分别占全市销售面积的15%、10%和9%,南阳锦城、天鹅湖花园一期、鹭岛国际社区分别为其销售面积最大的代表性楼盘。
218.78亿元销售额增长22.2%
销售面积增长拉动了销售额的持续增长。上半年,商品房的销售额达218.78亿元,增长22.2%,其中:住宅的销售额为188.68亿元,增长43.6%;商业营业用房的销售额为27.34亿元,下降37.4%。从期房和现房销售额看,期房的销售额为199.22亿元,增长22.9%,占总销售额的91.1%,其中:住宅为174.15亿元,增长46.2%;现房售额为19.56亿元,增长16.4%,其中住宅为14.53亿元,增长18.2%。 (见表3、表4)
97.78万平方米空置面积逐月减少
商品房空置面积明显减少。商品销售房销售旺盛,直接反映在销售面积和销售额持续增长上,空置面积的减少也侧面反映出销售旺盛情况。上半年,商品房空置面积增幅虽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上,但面积与年初比却明显减少,由2月的147.25万平方米减少到6月的97.78万平方米,净减49.4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净减34.95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净减11.96万平方米。
[供应篇]
303.67万m2 竣工面积增长66.7%
商品房竣工面积特别是住宅的竣工面积大幅增加,为房市的供应提供了现房保障。上半年,商品房的竣工面积达303.67万平米,增幅达66.7%,其中住宅为261.08万平米,增长96.0%,商业营业用房为26.98万平米,下降14.4%。
3406.08万m2 施工面积增长32.0%
上半年,商品房的施工面积为3406.08万平米,增长32.0%,其中:住宅为2748.67万平米,增长38.0%;商业营业用房的施工面积为405.03万平米,下降2.1%。商品房的施工面积持续扩大,为后期的房市供应提供了充足的基础保证。
152.68万m2 总空置面积增长18.5%
上半年,全市商品房的总空置面积达152.68万平米,增长18.5%,其中:住宅的空置面积为61.86万平米,增长11.8%;商业营业用房的空置面积为57.77万平米,增长35.7%。商品房的空置面积持续增加,从另一面反映出房市的供应情况已得到明显改观。
从分布上看,空置商品房主要集中在青羊区、金牛区和武侯区,这三个区的空置面积占全市总空置面积的四成。空置面积总量列前三位的分别是青羊区、金牛区和武侯区,分别为25.12万平方米、17.87万平方米和15.36万平方米;住宅空置面积列前三位的是武侯区、都江堰市和双流县,分别为7.64万平方米、6.82万平方米和6.48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空置面积列前三位的是青羊区、金牛区和金堂县,分别为9.06万平方米、6.71万平方米和6.33万平方米。
86.0% 住宅供应比重明显增长
商品房供应结构明显改善,住宅占比明显提高。反映供应情况的商品房竣工结构和施工结构中,住宅占比均显著上升。上半年,在商品房竣工结构中,住宅占比由去年同期的73.1%上升到86.0%,提高12.9个百分点,而商业营业用房占比则下降8.4个百分点,降至8.9%;在商品房施工结构中,住宅占比由去年同期的77.1%上升到80.7%,提高3.6个百分点,而商业营业用房占比则下降4.1个百分点,降至11.9%。
57.77万m2 商业地产空置拉响警报
商业地产已出现投资过热的后遗症:空置面积快速增长,“滞销”和“积压”的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去年以来,开发商大幅度增加了对商业地产的投资,使得商业地产的投资持续升温,从而导致从去年11月份起,商业地产的空置面积便开始大幅攀升,在商品房的总空置面积中占比越来越大。截止6月底,商业营业用房空置的总面积已达57.77万平方米,增长35.7%,占全部商品房空置总面积的37.8%,其中空置期在一年以上的“滞销”房和“积压”房面积却达44.75万平方米,增长144.8%,占全部“滞销”房和“积压”的商品房的45.8%。虽然今年1-6月商业地产的投资已开始下降,但商业地产空置面积增加的势头并未减弱,“滞销”和“积压”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不解决好商业地产的销售问题,这种趋势短时间内不会改变,在影响商业地产发展的同时,也必然会影响今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
>>>综述
从商品房供应情况是否好转的三大标志性指标看,商品房竣工面积、空置面积和施工面积均大幅增加,不仅说明去年以来开发商增大投资,加强新开工力度已收到明显成效,也说明商品供应量的明显增大,商品房市场供需脱节的矛盾得到根本性改观。(天府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