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地铁2号线站厅招商报名截止。成都地铁实业有限公司公告显示: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将于今年9月通车运营,此次招商主要针对一期工程8个站点,商业形态定位便利店、快餐店等快速消费品。”而报名截止当天,成都地铁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文德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7月2日-7月13日11天的报名时间之内,缴纳报名表的商家超过300组,其中不乏红旗连锁、舞东风、蔚蓝书店等地铁1号线“老面孔”。而更值得关注的是,与地铁1号线以本土企业居多的情况不同,外来品牌地铁商家也成了2号线地铁招商中的生力军———国际知名连锁便利店全家FamilyMart以及佳士多、上海来伊份等业内“专业地铁商铺运营选手”,都已出现在招商名单中。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号线招商启动之前,关于地铁1号线的商家经营困难的报道却不时出现,市场更不乏唱衰“地铁商铺”之音。2号线的招商启动虽然并未再现1号线时的狂热,但就成都商报记者的采访来看,成都地铁2号线已经从多个方面清晰地勾勒出了成都地铁商业的“理性价值”。
数据
地铁商业要呈现真正价值,需100万次人流量支撑
6月份,成都媒体对地铁1号线不少商铺由于亏损等原因撤柜做了详细的报道。不少进驻商家表示,地铁1号线商铺如同鸡肋。时间回溯到2010年8月6日,1号线招商竞拍,现场有近500组商家争抢60多个商铺,最终拍出了500-800元/平米的月租金,高出了广州地铁商铺一倍。某品牌连锁店负责人也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竞标现场一度陷入疯狂,最高月租被抬高至950元/平米,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可能挣钱。”
而这样一种凑热闹的心态,也并非仅仅出现在商铺投标中,从地铁1号线刚开通时的人流量也可见一斑。成都地铁1号线开通前三个月,日均人流量达到了28万人次!而正常情况下,1号线的人流量仅在16万次左右。地铁商铺的营业额显然也跟着人流量的曲线经历了一次速降心跳———在地铁1号线运行后的第四个月,大量的地铁商铺从热卖状况逐渐进入到冷清境地,给商家造成的心理落差比较大。除了红旗、舞东风这样的连锁超市和一些饮品店,卖包、卖旅游产品、特色产品的店铺亏损严重。
有着丰富地铁商铺运行经验的新港地产顾问公司曾经做过一份调查显示,根据对其他城市的分析,地铁商铺的运营要成规模要达到4条地铁线的开通条件,覆盖每天100万人次的人流量,其真正价值才会完全呈现。以此看来,未来两年成都地铁商铺的经营状况仍不乐观。但新港地产执行董事张红兵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不能因为1号线出现短期的问题,而否认地铁商业的价值,也不能认为2号线的开通就是地铁商铺盈利的转机。
价值
地铁商铺对快销连锁品牌最大的价值是广告
即将运行的地铁2号线,对成都地铁网络的连接、对地铁商铺的成熟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依然不到用盈利与否来判断其商业价值的时候。可是在业内人士看来,就目前状况而言,无论曾经进驻地铁1号线的商家,还是地铁商铺前期的管理运营者,都陷入了注重眼前利益、缺乏对地铁商业认知的误区中。
新港地产执行董事张红兵表示,香港的地铁从1979年开始投入使用,到如今已有30多年的成熟经验,而北京、上海、广州的地铁商铺运营初期,也出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经过数年时间的等待和诸多的调整才有了今天稳定繁荣的景象。如果仅仅靠今天的眼光判断成都地铁商业的价值,是一件很短视的事情。目前,对有意向进军地铁商业的商家来说,急需认识地铁商业业态的特殊性,弄清楚地铁商铺运营的游戏规则。
但如果地铁商铺不以盈利为目的,那追求的又是什么呢?时代1号写字楼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香港,地铁每日最高客流量基本上占这个城市常住人口的1/4到1/3的比例,北京、上海、广州也同样如此。巨大的人流量,预示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地铁商铺除了做生意本身的盈利问题,最关键处还在于有广告和形象促销的功能,这一点,和机场商铺的效能是一样的。
对于进驻地铁商铺的商家来说,直接面对消费者,是交通枢纽的一场商业布局,其广告功效对比地铁广告牌更胜一筹,而投入的资金比更为划算。张红兵表示,地铁商铺对快销品连锁品牌而言是非常有广告价值的,因为其收益是复合型的,因此像7-11这种在成都市场做得还不够的连锁品牌,对抢占成都2号线就更具有战略意义。其次,书刊、快餐、快速化妆品店、流行服饰品牌、美甲店等一系列业态,都很适合地铁商业。
对此,成都舞东风超市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舞东风超市总经理王明露坦言,当初拿下地铁1号线6家店铺,但由于“对1号线的客流量预期过高”,导致全面亏损。不过,舞东风却仍在坚持经营,并未撤出任何一家。她表示,当时不惜承担高额租金也要拿下这么大规模的店铺数量,就是看重未来地铁商业的发展,同时也是借助此展示品牌的形象,提高舞东风的知晓度。
直面高层
成都地铁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钱亮:
“成都地铁商业已度过狂热期”
地铁商铺投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五大要素:地段、人流、位置、成长性以及管理能力。另外,我们还需要对地铁商业抱有理性认识,不能因暂时的挫折而否定这一新兴经济模式。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地铁商业发展也走过弯路,过程可归纳为“狂热→理性→稳定→繁荣”,成都地铁商业已度过狂热期,逐步趋于理性,这也是我们最愿看到的情形。
FamilyMart(全家)便利店西南区总监李健鹏:
“上海地铁商铺也经历过辛苦期”
长远看来,成都地铁商业肯定是乐观的。至少两条线路开通后,地铁人流量才会有保证。即使是在上海,当地铁网络还未成规模时,商铺经营同样很辛苦,在2-3年内肯定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目前,全家在上海已经拥有60家地铁店铺,如果争取到地铁2号线店铺,上海团队将直接到成都。我们拥有成熟的经验,缩短了摸索的时间。
佳士多相关负责人:
“2号线给我们一个更好的机会”
通过两年时间的发展,不仅地铁事业公司积累了更多经验,也给所有企业好好上了一课。对于成都地铁商铺的追逐,也从过热逐渐趋于理性。相比1号线,地铁2号线是一个更好的机会,因此我们积极参与其中。佳士多2005年进驻成都,前期并未大规模开店,我们曾参与过地铁1号线商铺的投标,但在综合比较1号线商铺价格等因素后,当时我们认为并不合适。目前我们在成都的门店数量虽然不多,但每家都保证有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