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线交际、城市综合体云集、步行街改造提升 红星路明年“变脸”
商气东移,对于春熙路商圈而言,这一从政府到民间多年追求的目标或许即将实现:地铁2、3号线交际,城市综合体云集并即将投入运营,还有即将对红星路步行街进行的改造提升,这些要素的叠加,不难预料,明年,红星路广场将全面“变脸”。来自第三方咨询机构分析,春熙路商圈商气正逐步东移,红星路未来将成为春熙路商圈的重要“中轴线”。
商气东移
红星路将成高端购物区域
银石广场、成都国际金融中心、铁狮门……成都高端楼宇的代表在红星路商业广场旁风云际会,这些项目的建成,将改变红星路广场西侧大型百货林立而东侧相对低端的现状,整个红星路将形成高楼林立、特色鲜明的商业街区,这在实现锦江区致力于发展楼宇经济的同时,也让春熙路商气东移从理论逐渐转向现实。
据悉,目前,包括银石广场、成都国际金融中心在内的红星路广场以东区域多个楼宇引入大型购物中心。
从明年下半年开始,这些高端城市综合体将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银石广场的商业部分在明年底将开业,九龙仓的成都国际金融中心商业部分也将随后开业。两个项目之间,还将修建能够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的中央广场。
采访中发现,这些由知名地产企业开发的城市综合体项目,仅从外观上就将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其中,成都国际金融中心最高建筑将超过200米,其建筑设计也极具现代气息。中心引进的香港著名奢侈品商店连卡佛,其门店就将临街布局。项目施工过程中发掘出的宋代古街遗址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并将通过博物馆形式与广大市民见面。
银石广场作为地铁上盖物业,业态包括零售、写字楼和五星级酒店。建成之后,也将成为能够满足市民多元化消费需求的综合性消费体验目的地。
因开发香港地标性购物中心——海港城而著称的九龙仓,把成都国际金融中心作为了其在内地的旗舰项目。整个项目体量达到20万平方米,将成为春熙路商圈体量最大的购物场所。主力店包括香港著名奢侈品商店连卡佛、国际一线奢侈品牌Gucci、LV等。
铁狮门晶融汇商业项目,也以高端、精品服饰类产品为主,同时包含服务式公寓、写字楼和零售等。银石广场作为地铁上盖物业,业态包括零售、写字楼和五星级酒店。地下为店中店,地上为百货商场,经营潮流服饰类产品。商场使用通天梯设计,将地铁人流直接引入商场4层。
在红星路步行街南端,有一间小小的展厅。展厅内摆放着一个“红星路商圈发展规划”模型,虽然只有小小的7.7平方米,但你却可以透过它清晰看到红星路广场未来的模样。在约30平方米的小展厅内,一块巨大的规划模型放在中央,只见上面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展现了未来红星路步行街的繁荣景象。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块7.7平方米大的模型按300∶1比例制作而成,模型范围东到东顺城街,西到正科甲巷,北至大慈寺路,南临东大街。模型上最显著的就是由九龙仓开发建设的成都国际金融中心,由两栋超高层建筑构成。整栋建筑占地面积超过了现在春熙路商圈的任何一栋商业楼,体量之大令人惊叹。世界500强企业、著名房地产投资管理巨头仲量联行分析认为,不久之后,红星路将成为高档购物区域。
红星路步行街将改造升级
并将成春熙路商圈“中轴线”
据世界500强企业、著名房地产投资管理巨头仲量联行分析,春熙路商圈经过多年的变迁,由于格局形成较早,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当前,最为突出的是,定位不明确、特色不突出。从最西端的青年路到最东端的春熙路东段,依次由低端批发、中低端零售和中高端零售主导,各路段定位差异较大,针对的目标客群大不相同,使整个春熙路商圈不能形成统一形象,相互之间难以承接人气。其次是二楼以上商铺难以引入人流,结构也太单一,绝大多数商家都销售服饰,越来越难以满足消费者日渐多元化的购物需求。同时,硬件设施陈旧,铺面分割得较小,难以引入高档次商家。
而随着地铁2号线明年建成通车,高端城市综合体的建成使用,将直接使红星路成为人流集散地,春熙路商圈商气将逐步呈现向东扩展和转移的趋势。因此,仲量联行预测,红星路未来将成为整个商圈重要的“中轴线”。
促成红星路成为整个商圈重要的“中轴线”,锦江区政府也将有新举措——该区日前宣布,即将对红星路步行街进行改造。据悉,红星路步行街于2003年7月31日正式开街。这条步行街比旁边的春熙路步行街宽一倍,建成后就成为春熙路商圈的一道风景线。而伊势丹、第一城、时代广场等大型百货商场的入驻,也为整个商圈注入了新的活力。
按照规划,成都地铁2号线、3号线将在春熙路站交汇——换乘站就在红星路广场地下。目前红星路广场东半幅已经全面封闭,进行地铁3号线换乘站的施工。接下来,红星路广场西半幅也将封闭明挖施工。一段时期的地铁修建,将对红星路步行街的地面和景观等造成破坏性影响。因此,锦江区计划利用修建工程后期的道路回填机会,对红星路步行街进行提升改造。
炎热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红星路步行街的熙来攘往,虽然因施工占用了一部分道路,可仍有许多车辆进入。目前真正在红星路步行街上的商家很少,只有一家连锁咖啡屋,锦江献血屋和三家小店。已经在红星路上经营4年的船型连锁咖啡屋的王毅说,这段时间由于交通不便,客流量已经下降了30%,“但以前一直很好,我们也更加看好以后的红星路商圈。”王毅说,目前他们还没有接到红星路步行街改造的正式通知,但之前已听说过。“如果确实要改造,我们会支持。”
从集市到百货商场
春熙路商圈还需提档升级
红星路步行街正如一颗正在升空的新星,即将散发出璀璨的光芒。而自身呈现出的定位不明、人流分化、业态单一、调整困难等种种问题,都使春熙路商圈西面提档升级迫在眉睫。
土生土长的成都人,恐怕都还记得春熙路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时的模样。南北向春熙路上有大型国营百货商场、新华书店、胡开文文具等主力商家,同时也有经营牙刷、钮扣、袜子等小商品的店铺。记忆最深的还是当时聚集了批发服装和其他纺织品的青年路。丰富的商品、便宜的价格、新颖的款式,吸引了成都及周边地区的零售商和消费者。而在青年路旺盛人气的带动下,1992年春熙路夜市也正式开街,成为成都市民购物、休闲的首选之地。专业分析认为,这是典型的集市贸易时代。
到了20世纪中后期的春熙路,在大型百货商场的影响之下春熙路形成了店铺格局。太平洋百货、伊藤洋华堂、王府井百货等零售业巨头先后在春熙路商圈关键节点落成,春熙路商圈的商业氛围得到进一步强化。同时,大型主力店改变了人流动线,将人流集中到春熙路北段和东段。1994年初,青年路启动规划拆迁;1998年后,九龙等批发商城先后开业;2001年,春熙路夜市关张——集贸时代就此落幕。与此同时,沿街商铺开始升级。由于消费者购买力不断提高,大型中高档百货商场吸引来的人流需要承接,春熙路“腾笼换鸟”。耐克、彪马等国际运动品牌,班尼路、生活几何等国内品牌入驻春熙路,形成沿街商铺与百货商场互为补充、繁荣共生的局面。
百货商场相当于室内立体商业街,2002年2月,春熙路步行街完成改造后,成为成都市的城市名片以及市区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购物,高峰时日客流量可达30万人。在这个时期,多家大型百货商场先后入驻,街铺商家继续升级,知名品牌占比上升,品牌级别提高,比如哈根达斯、H&M等纷纷入驻。
中高端定位的大型百货商场销售额也不断攀升,成为最为主要的消费场所。以成都王府井百货为例,2000年开业之后,2005年就实现销售破10亿元,2008年破20亿元,去年突破30亿元,刷新了中国西部地区单体百货年销售记录,成为全国第5个单店年销售额跨入30亿元的百货商场。然而,现在的春熙路商圈呈现出定位不明、人流分化、业态单一、调整困难等种种问题。虽然因其占据绝对的区域优势和极高的人口聚集度,城市核心商圈的地位不会动摇,但站在全国商业街格局中仍然需要进一步提档升级。
春熙路商圈不少企业老总都认为,如上个世纪90年代百货商场的落成改变了春熙路商圈的动线一样,购物中心作为更为高级的零售物业形态,也必然会促使整个商圈商业氛围和功能布局相应调整。
作为发达国家最为主要的零售物业形态,购物中心体量大、业态多样,立足于体验式消费,除零售商家外还会引入餐饮、电影院、儿童乐园等,将大大丰富消费者游购体验,将成为未来的主要购物场所。根据仲量联行分析预测,九龙仓成都国际金融中心等城市综合体布局红星路以东,将带动商气和人气这一区域转移,整个春熙路商圈的商气也将逐步向这一区域转移。当然,春熙路商圈的功能分化也将得到又一次升级。商圈东端购物中心林立,将展现高端形象和蓬勃的商业活力,使区域内的零售物业持续向上发展;商圈西端批发市场短期内将继续存在,中间的连接段将呈现从高端到低端的过渡面貌。“整个商圈自西向东将呈现档次从低端到高端、客群从低购买力到高购买力的分化。”严斌 /文 图片由张建提供
相关资料
自1924年建成以来,春熙路就是成都市的重要商业街。特别是2001年4月启动春熙路步行街改造扩建工程之后,春熙路步行街更加蒸蒸日上,成为成都市的城市名片。春熙路上的大小商家、中华老字号、成都名小吃、星级酒店,连同周边的中高档百货商场、批发市场一起,形成了辐射全成都及周边城市的重要商业中心,既是成都市民的主要购物场所,又是游客的旅游目的地。而因人流量、销售额等巨大,在“中国商业街排行榜”仅次于香港铜锣湾、上海南京路而名列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