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万元贱卖超市的开始
根据家世界和美特好的协议规定,家世界9家门店的所有债权、债务资产在正式交接结束后都将归美特好所有,美特好与家世界正就上述资产的转移相关事宜进行磋商及细节安排,对供应商的付款计划也正在商议过程中,整个交接工作预计1个月内完成。
对于原因,家世界的解释就是“战略性重组”,但没有具体说法;对于转让价格,当事双方更是讳莫如深。但据家世界内部某高层向记者透露,9家门店总转让金额约为900万元。
据记者了解,此次转让交易涉及到家世界的5个子公司,其全部物业产权都属于家世界自有。按正常情况,如果转让,每个单店的价格都不菲。
对此,虽然家世界董事长杜厦表示:“此次交易是双赢的,它既使得家世界集中精力发展主要市场,又使得美特好获得其大本营太原之外的市场发展机会。”而美特好集团营运副总裁陈春鸿也坦言:“家世界也是为急于获取流动资金才选择出售的。”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所谓的“战略性重组”,很有可能就是要放弃所有外埠销售较差的店铺,死守天津与西安两个相对具有竞争优势的地区。另据该人士透露,家世界此次转让给山西美特好的9家店只是个开始,很快其华北区还要关闭或转让16家。
家世界吉林分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上述人士论断属实,那家世界下一步要转让的店应该是东北五家店,因为前几家店转让后,销售排在最后的就是东北五店。从集团利益的角度上考虑,摆脱亏损的店面也应该是最终的选择。
权宜之计还是战略调整
家世界一向比较低调,但最近却还是新闻不断。
据了解,家世界前身是一家叫做克瑞斯的房地产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杜厦以此赚到第一桶金,大约5亿元人民币。1994年杜厦转身零售业,1996年成立家世界连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集团起初主要拥有经营食品和日用百货的“家乐”、经营装饰装修的“家居”、经营家庭美化用品和家具的“家园”等仓储超市体系以及经营海鲜和特色菜品的“家和”餐饮连锁体系,还有天津杨柳青高尔夫俱乐部、李宁皮具公司、负责商业房地产开发和管理的置业和物业分公司等经营实体。
经过近10年的整合调整,目前集团只剩下天津家世界连锁超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家超,有65家)、天津家世界家居建材超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家居,有14家)、家世界购物中心(20家)、家世界房地产公司(以下简称家房)等三种主业态了。
由于众所周知的资金链缘故,在今年8月初,家世界不得已与国际家居建材巨头家得宝达成合作协议,以1亿美元正式出售其家居业务,据了解,该项目目前仍在等待商务部的审批。另据知情人士透露,此7亿元人民币的收购金并没有到账,对方只是以保证金的形式存了2个亿在中国银行。该交易能否顺利完成还得看家居在接下来一年的业绩如何。
而今年8月份在天津召开的供应商大会上,家世界向供应商表示,目前集团已经引进总额为近12亿元的国际性投资银行的战略投资。可据记者了解,直到目前也没有任何详细下文。
在这种情况下,家世界以如此低价贱卖自己的又一核心业态,分析人士指出,不排除卖店救急的可能。当然,对于一个资金链几近瘫痪的企业,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难怪坊间有人传言,杜厦在最坏的情况下,有可能剥离零售业,从而回归他的老本行——专心从事房地产业务。
但在东方卫视最近一期的《波士堂》访谈节目里,杜厦却说家世界目前正在筹备一家百货公司,看来家世界是否真的没有资金给供货商付款,也还是个谜。
还有多少超市可卖
家世界到底想干什么,或者说还能做什么,人们不得而知。但家世界的两大核心业务目前正在慢慢剥离已成为事实。
据业内人士分析,家世界超市经过数年的蜕变,直到目前才终于有了清晰的突破方向:放弃所有外埠销售较差的店铺,死守天津与西安两个地区,而目前也正在按部就班的开始实施着。该人士表示,家世界目前有可能会将外埠店全部关—停—转,其目标就是体外止血——稳定现有周转资金,盘活负资产,然后再集中所有回流资金。在2007年春节前,将仅有限的资金注入传统优势区域:天津与西安两地区,全力挽救因资金拖欠造成的各店大面积断货,但最终限期也不会迟于
目前,家世界正处在第一步,在这一环节上,一旦处理不当,将会引起供应商挤兑货款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上述人士还认为,一旦现在与美特好的交接时间因供应商及原员工因素推迟,对家世界将是致命的打击。自现在起到
一位供应商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有40%的供应商已经停止给家世界供货,有20%~30%的供应商因与家世界的老关系而继续供货,另有30%的供应商处于观望态度,偶尔少量供货。
另据记者获悉,家世界目前欠款高达7个多亿。家世界也曾两次向天津市提出破产,但都没有得到批准。“如果家世界进入破产程序,资不抵债,供应商的货款也就泡汤了。而且破产后的影响太大,仅天津本地家世界两万多员工的安置就成大问题”。有关人士如是告诉记者。
连锁+地产模式引争议
家世界,作为曾经被业界誉为“惟一可以和国际商业大鳄抗衡的本土企业”,如今却落到如此尴尬境地,究竟因为什么?
有业内人士分析,既不是经营上的缘故,也不是管理上的问题,主要就在于资金短缺。的确,就在外资巨头们抢占上海、广东等南方市场的同时,家世界却稳稳扎根在华北、西北等地区进行着深耕细作,这也是其董事长杜厦一贯推崇的“集束式”的发展模式,即“在单个城市集中力量,迅速完成整体布局,建立区域优势,然后再向周边扩展。确保一旦进入一个城市,就占领第一地位。”这在“区域为王”的时代,不失为上策。
但家世界原本预期在2005年上市的计划,在相关的政策法规修改出台后被推迟了,流动资金的灵活调动性因此而大受打击,再加上此期间开店的计划仍必须按原定计划挺进,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了开店质量下降。虽然在2004年之前开业的每家连锁店一直持续成长并获利,但新开店的销售却让整体销售受到负面的影响,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家世界在全国已开了65家连锁超市,但真正盈利的超市却屈指可数。
再加上家世界花重金聘请“洋高管”,以及破天荒的全国第一家超市在央视做广告等等,都对其现金流产生了重大影响。
当然,也有资深专业人士认为:“家世界本身的‘业态共生’缺乏科学性,暂时的生存只能说明目前的市场竞争还不充分,市场预留的发展空间还比较大。一旦市场成熟,这种‘业态共生’就会遭遇危机。”比如大卖场要直面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建材超市要直面欧倍德、百安居这样的国际巨头。“握紧拳头攻其一点尚无必胜把握,更何况几条战线全面出击,其结果不言而喻。”
对此,一位熟知家世界的天津师范大学某教授告诉记者,其实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家世界的独特模式——连锁+地产,因为店铺物业占用资金过多而造成的。也许是因为做房地产起家,家世界每进入一个城市,都自己买地、自己建楼,坚持自己拥有当地店铺的物业和产权。据记者从家世界某高层获悉,在家世界目前所有的店铺中,纯租赁的物业仅有10%,合作开发的大概占有20%~30%的比例,其余全部都是自有物业。
天津
目前大多数零售企业融资渠道都比较单一,只有华山一条道——银行。但由于超市基本没什么固定资产,所以一般都很难博得银行的青睐。在这点上,家世界由于拥有大量自有物业可能占有不小的优势。
据了解,家世界往往都是建一处物业就开始抵押,然后又开始另一处的物业建设,这样在开始之初还行,但由于铺开的摊子大了之后,单靠银行有限的借贷就难以应付了。据一位在家世界工作过的员工说:“青岛家世界超市是自建店,拥有土地使用权,但早在2003年开业前期就抵押给了建设银行青岛四方支行。”
当然,但凡优秀企业都不缺乏资本市场的青睐,作为自诩为华北区零售业老大的家世界岂能因钱而“憋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