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撞上七年之痒 “川江号子”黯然退市?

时间:2011-07-25 10:06:49

                      2011年2月22日   质量周刊 第11版 工商周刊

一段辉煌,或许就将成为记忆。

  川江号子火锅作  为川派火锅的代表之一,从2003年在成都芳草东街成立首家门店,到近二十家店铺在2008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再到如今仅剩下八宝街店等门店……随着一家家店铺关闭,很多业内人士表示出担心,川江号子的今天会不会成为成都火锅连锁企业的前车之鉴?是企业经营战略调整,是创新能力不足,还是内部管理不善?

  A.

  七年辉煌

  码头文化成就川江号子

  由于川江号子创始人喜爱研究川剧,痴迷于巴蜀文化,因此,不管是品牌名称,还是装修装饰特色,都赋予了川江号子深厚的码头文化底蕴。川江号子这个名字本身就蕴含了川江码头文化,同时在装修中大量运用了铁皮、石材、船拱等创意,表现了码头文化的简洁与阳刚。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大量注入现代元素。整体风格时尚、另类,布局错落有致,色彩以灰色与黑色为基调,辅以传统的大红、大黄为点缀,给人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红色的屏风、灰色的窗帘、高脚的座椅、交错的黑管、缤纷的吊灯,摆放随意的江石……在时尚感觉中依稀有着川江号子的回味,“峡江”、“江渝”、“利川”等包间名更是与江水相关联。

  川江号子的诞生,经历了2年预演、3年实践、5年规划论证,汇聚了策划、人文、厨政、投资、经营、设计、地产等专才精英的智慧。为达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目的,2002年创立之初就推出了特色鲜明的“绝代双椒”锅底,在火锅行业掀起一阵热潮。2003年首家门店在芳草东街成立,到2008年已经发展到二十多家连锁店。期间川江号子先后荣获“中华名火锅”、“全国绿色餐饮企业”、“四川餐饮名店”等众多荣誉。

  B.

  黯然退市

  是战略调整还是管理不善?

  然而,2月16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成都芳草东街131号的首家川江号子火锅门店时,发现这个曾经红红火火的川江号子火锅现在已是大门紧锁、人去楼空。“旁边的川江号子火锅已经停业好几个月了,当时说是停业装修。”紧邻川江号子火锅玉林店的一家小卖部老板向记者表示,年前,这家店门就在甩家具、电磁炉以及锅碗瓢盆等物品。

  记者走访了以前多家川江号子门店发现,除了八宝街门店目前还在营业外,其他店铺大多停业,或是换了店招:武侯祠大街的耍都,一家门店2009年就换成了现在的“川江滋香”,犀浦店现在成了吃爬爬虾的地方,龙泉店也被一家新火锅店所取代。

  “川江号子火锅退出成都市场,这是公司基于对餐饮市场的基本判断而做出的决定。”川江号子火锅是四川辐克实业有限公司旗下的一个品牌,该公司企划总监周明在接受媒体时表示,川江号子火锅以前之所以发展得好,其根本的动力是因为创新,而目前川江号子火锅发展滞后,创新能力不足,不过公司旗下的巴国布衣和布衣客栈则发展势头良好,因此公司决定川江号子火锅全面退出成都市场,集中精力做好巴国布衣和布衣客栈。

  周明称,整个火锅行业的利润率并不是很高,成都火锅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再加上原材料价格和人力成本的不断上涨,给火锅企业的经营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而四川省连锁商业协会会长冉立春也表示,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战略调整,川江号子不可能一下全面退出市场,毕竟有那么多家加盟店。川江号子关掉了多家门店,或许已经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而不得不重新进行战略调整或布局。

  四川省餐饮协会副秘书长吴韵琴也认为,川江号子的退市是多重因素引起的,有公司内部的经营决策思路的调整和市场反响等多个原因。目前火锅行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以产品取胜,单从产品上竞争太单一,而是以产品、管理、服务等多方面综合实力来取胜的。

  然而,有人认为川江号子黯然退市其实另有隐情。成都某餐饮企业老总向记者透露,川江号子从原先的二十多家连锁店到如今仅剩下八宝街一家门店,其中的主因是内部管理不善,出现“蛀虫”,资金入不敷出导致亏损。该位人士称,因公司是股份制企业,每个分店的店长都持有一定股份,各分店就出现了一人独大的现象。上面不好管理也管不到,所以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终酿成了今天川江号子从成都退市的局面。

  当记者问及是否是企业创新意识不足造成的,“川江号子不乏管理、策划的高素质精英,对于他们来说,创新不是难题。”该位人士这样分析,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店上失控,导致川江号子不得不关闭。而这一说法也得到其他一些业内人士的认同,“据我所知,成都几大火锅企业在百姓视野中渐行渐远,都是内部管理问题造成的。”

  C.

  业内分析

  创新和文化是火锅生存之道

  吴铭餐饮投资管理公司企划总监戴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企业在前进过程中,必须要求变,但一定要在一个团结稳定的团队下执行。

  目前火锅行业同质化竞争越演越烈,市场上出现的消费疲软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创新成了各家火锅店想要出奇制胜的必然选择。“我店里的调料、装修风格很快会被其他店模仿,我需要不断创新,同时要给我的店赋予文化内涵,推广我们的企业文化,在这方面,我们做得仍然不够。”成都新蜀九香餐饮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吴总说,“我们也在定期推出新菜品,在火锅中注入新元素,比如摆盘的方式,菜品更新和对民间产品的挖掘。”

  “现在的火锅企业很容易走向一个误区,如刻意模仿同行的LOGO、工作服装、店面装修风格等,如果仅仅以盈利为目的,那就很容易走偏。同行好的可以嫁接借鉴,为自己所用,但一定要会变通,不符合企业文化的东西最终也行不通。坚持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用它来约束企业的言行,管理的秩序性才会更强。如果只是以产品性为主,缺少了文化内涵,最终也做不到顾客满意。”吴总表示,所有的火锅企业都应该明晰自己品牌的定位,做好企业文化。

  D.

  专家点穴

  三大问题制约四川火锅发展

  冉立春认为,川江号子的这次调整,是值得四川火锅连锁企业思考的。传统火锅的寿命平均只有3年,如果不调整,就只能倒闭,他认为,目前,四川火锅企业普遍存在三点问题。

  首先,缺乏品牌建设。四川火锅连锁企业首先存在的问题就是盈利模式问题,四川的火锅企业获取利润的方式主要是靠卖几盘鸭肠、毛肚等菜品和酒水,并没有注重品牌的建设。而肯德基、麦当劳这些国际连锁企业并不是靠卖汉堡包、鸡翅而发展起来的,而是靠肯德基、麦当劳这个品牌来赚取利润的。同样一份土豆丝在街边店只要8元钱,而到了银杏酒楼能卖到50元,这就是品牌的价值。

  其次,标准化进入一种误区。管理模式、服务模式标准化这都是好事,但是,餐饮经营模式标准化就会进入一种误区。不同阶段、不同消费群体的口味是不相同的,这就需要企业改变经营模式,不断创新,来迎合不同消费层次的人群。如成都的回锅肉标准不可能和北京的一样,因为不同地方水质、原材料等都会有差别的。火锅企业也是同样情况,特别是连锁企业,不同的地区经营模式都应该有所变化。

  最后,缺乏走出去的勇气。四川的火锅企业走出省的很少,区域意识太浓。而川内的火锅行业竞争又非常激烈,稍有不慎就会被超越。冉立春认为,川江号子的这次以退为进的战略调整,对四川火锅行业或许是一件好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警觉。

【返回列表页】
版权所有:四川省连锁商业协会 蜀ICP备110131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