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8-20 成都商报 第56版购物
冉立春(四川省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
最近,又有很多朋友在不停地问: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商业定位到底要注意什么?我回答了三点:
一是不要让开酒楼的养龙虾;二是不要在赤道卖棉袄,在北极卖雪糕;三是学会当裁缝。
在现实中,零售商与开发商的选址开店的互动实在是太少了,更不要说理解上述三点。成都作为西部商贸中心和时尚购物天堂来打造,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毋庸置疑,但商业零售业的发展未必是超前的、科学的、合理的,就有效载体的商业地产开发来说更是良莠不齐,喜忧参半。近年,随着成都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提速,商业服务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大型卖场的拓展扩张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冲刺,是市场需求的有效反应还是商业地产开发的被动选择?在这里我们需要做一下探究:
首先,我们还是从成都风起云涌的商业综合体开发说起。据统计,今明两年开业、开工、立项的项目,5万平方米体量的超过60个,超过10万平方米的近30个,按一个综合体两个主力店来测算,将超过现有主城区5000平方米以上的卖场总和的一倍,激增至240多家。市场能否消化,真是捏着"两把汗"!另外,从商业网点布局的角度来分析,很大一部分商业综合体又集中在城南扎堆聚集,近距离开,伤人伤己,这个我们不得不思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新一轮的商业拓展开店更多是地产主导下的被动选择,一厢情意的成分居多,埋下祸根,千万不要诧异哪天关门走了人,来一声叹息!
其次,商业零售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品质化和专业化时代,个性化便利性需求的日益膨胀将引发新一轮的规模扩张。一是业态创新更迭层出不穷,将促使现有商业改头换面、升级换代;二是消费领域将无限扩展,一些市场空白将得到有效填充,开店需求将进一步加大。目前,新一轮的商业零售业发展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一种理性的正常的纯市场作为,应该加以鼓励、支持和培育。
又是一年过半多,当我们的城市因商业而精彩时,千万别因为轰轰烈烈而恣意妄为,喊痛的时候,你只有自己忍着,但在历史面前,我们输不起!